St. Louis跟三個月前我離開時沒有多大分別,有的只是一個朋友搬了新家,一家子十幾個大人小孩終於不用擠在小小菜市場那邊的二樓公寓,現在他們有一整棟的樓房空間可以活動了。
但是昨天這個朋友氣急敗壞的跑來,手上還拿著一張紙,揮來揮去,在跟我們管家講話的時候,簡直就像在演話劇一樣,動作誇張、聲音之洪亮的….等他終於講話有了空檔,我插嘴進去問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,讓他這麼激動?原來他手上的這張紙,是他兒子的成績單,這學期結束了成績單到了他手上才知道兒子的成績不好,他氣炸了。



成績單上有數學(就擺在第一項,也是我最不喜歡的….)、自然科學、物理、地理、歷史、文學….分數的打法有點混亂,但是總分若是20點的話,學生得要拿到一半以上才算及格吧,但是我這朋友的小兒子只得了9點,一半不到的成績讓他快抓狂了。我這朋友算是特別的,因為他家裡雖然不有錢,但是他頗注重孩子的教育,Senegal算是西非諸國中很重視教育這部份的國家,他們也補助成績好的學生進修碩博士,更有派遣部分優秀人才到台灣進修,回國之後就成為政府要員,高等教育也是通往政治的途徑之一。
話說回來,朋友跟我說,他真的挺傷心的,他告訴他兒子:
"你的同班同學可能只有喝完開水就去上學了,我還給你喝牛奶、吃麵包當早餐,然而你的成績竟然還輸給那些早餐只喝開水的同學…"
他總是用這麼生活化的比喻,換成我的說法,大概是:
"我給你比別人家小孩好的生活品質與享受,為什麼你還不好好用功讀書呢?"
看來不管是在哪個地方,父母對小孩總是會有期望、希望他們未來的工作比自己好、將來的生活過得比自己舒適,跟台灣一樣,前提得要成績好才行。
朋友的這小孩足球踢得好,他說踢足球是好,況且他有天份,或許將來可以變成職業的足球選手,可以賺很多錢……但他皺了皺眉頭,很認真的說:
"該有的知識還是要有,我不希望他只是個會踢足球的傻瓜…"
泡了杯咖啡給他,大概是發洩完之後心情變得比較輕鬆些,他的注意力就轉到別的地方去了,開始聊起了我在台灣那陣子發生的趣事。
不知道是不是所有非洲的人民都像這國家的人們一樣,他們煩惱生活、煩惱明天、煩惱未來,但是他們的煩惱不超過三天,小煩惱只在心中持續三分鐘,大煩惱最多就三天,三天後就不會再干擾自己,朋友是這麼過生活的,他告訴我,如果要煩惱的事情太多,煩惱的時間又太長,那什麼時候快樂呢?這時我不得不佩服他,果然在非常之地,得用非常之法度日,才會過的非常之精采啊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