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與追尋


 
應該不能說是叛逆吧!其實我只是想,想要一種比較與眾不同的生活。幾年前,從我開始計劃要到英國唸書的那時候開始,我不斷的向上天這樣地祈求著;即使那時的我,並不清楚所謂「與眾不同的生活」到底具體的模式為何。
 
變化其實是很緩慢而不容易被察覺的,因為你已身在其中;等你察覺了並開始習慣之後,所謂的變化已經是常態了。
 
於是我開始了一連串的旅行,從英國倫敦出發,向南走過了英國正南方知名的海邊城鎮Brighton;往東因為要找BALLY的Outlet Mall所以驅車前往Norwich;壯闊的蒼原是蘇格蘭的特色風景之一,另外,也蜿蜒著山路,跟朋友們走了兩遍英國的北方,沒遇見尼斯湖的水怪,倒是撞見了幾群在路邊低頭猛啃乾草的高山犛牛,樣子不凶狠卻有一種憨憨的可愛;那傳說中的天空之島Isle of Skye,我們也前去瞻仰了,是在蒼茫的冬季,聖誕節的前後幾天;最後,趁著回台灣的空檔,繞到了英國西南邊風景最優美的地區Cornwall,當時那兒正在建構一個植物伊甸園(Eden Project),要將全世界的植物都搜羅到這個伊甸園中完整保存,讓植物免去因過度文明化及現代化而遭受到滅絕的命運,穿梭在人造的伊甸園中,頗能體會設立這園區主人的苦心;在英國唸書的這段時間,中間許許多多,能說得出來的英國景點,我應該都遊歷過了,應該算不枉此行。
 
唯一的缺憾,就是沒有向歐洲那方進發,只抽空去了一趟巴黎,荷比盧德義,都與他們錯身,只能留待往後的機會了。
 
接著回到台灣,又過了一年,竟然被命運在非洲的西邊安插了個位置,於是接著就準備適應在西非的生活。我想,上天大概是聽到了我的祈求,也沒虧待我,這果然與其他人的生活相較之下有著大大的不同。
 
接著我會到哪邊呢?我幾乎已經可以預見,下一站應該在加勒比海一個叫做St. Martin的島嶼,我有個朋友就住在那;去年八月以前,我不認識這個地方,然而朋友告訴我,那個島嶼上半部是法屬地區,講的是法文,下半部呢,則是荷蘭屬地,講荷蘭文,是個免稅島嶼,最便宜的是數位相機跟電腦,這倒是令我不敢置信,因為台灣的電子儀器的價格已經很令人滿意了,竟然還有個地方電子用品的價格跟台灣有得比,看來也是個血拼的天堂。翻著她帶給我的飯店簡介,滿是名牌跟珠寶的廣告,沒錯,那邊的名牌跟珠寶也較其他地區便宜,但是天曉得那邊可以去呀?如果不是有朋友待過那個地方,大部分的人只知道美國、日本、法國、巴里島、泰國…其他不知名的小國小島,根本就自動在世界地圖上消失了。
 
我比較有興趣的,是他們那邊的海灘。St. Martin也算是個渡假聖地,所以海灘上自然熙來攘往,喜愛陽光的男士女士絡繹不絕地穿梭在一朵朵明艷的洋傘之間。天體營對他們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,有趣的是,海灘的酒吧有個不成文的規定,只要是上空的女生,喝飲料都不用錢,所以習慣性在太陽底下一曬就半天的歐美女士們,往往就可以一邊盡興的曬,一邊享用免費的飲料,消磨一個下午;酒吧老闆當然不是傻瓜,藉著沙灘上的清涼秀也吸引不少男士們前來聚集,總之老闆的荷包還是飽的,海灘上也更熱鬧了。
 
喔,我是怎麼認識這個朋友的呢?在我的第一篇日誌裡面就曾經提過她了,她是我在巴黎機場轉機的時候認識的朋友,那時她要飛往格瑞那達(Grenada),半年來我們用email交換彼此的生活近況,半年後我們在台灣第一次碰面,之後她就要回St. Martin,我們約好明年的二月,要先到她那邊小住幾天,接著趕巴西(Brazil)的嘉年華,然後或許去牙買加(Jamaica)逛逛,這樣的旅遊聽起來很奢華,但是朋友說加勒比海那幾個國家的飛機票價錢約在一萬塊台幣左右,想想,或許加勒比海才是真正的人間天堂啊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