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『不孕主婦』聯盟(下)

2005.07 Photo by Peishih


 
Kanyeleng Kafo的組織首領會為新加入的不孕婦女舉行入會儀式,加入之後新成員會跟其他成員住在一起約一至三個月,期間婦女組織的首領會使用傳統草藥、舉行祈福儀式等方式治療,治療期結束之後,再讓不孕的婦女返回家中;若婦女返回家中之後過一段時間順利懷孕生子,這個得來不易的寶寶會擁有兩個名字,一個是世俗的名字,另一個是由Kanyeleng Kafo取的特殊名,因為當地人相信,如果幫小孩取的名字比較『低賤』,將不會引來災害或者邪靈入侵,尤其是加入Kanyeleng Kafo組織後才有的寶寶,必須加倍保護,所以Wolof族的就幫這類小孩取名『Kenbugul』,意為『沒人愛的』、Mandinka族的就有『Tootaala』,中文叫做『無名』、還有『Seen』(垃圾桶)、『Amut Yaakar』(無希望的)…這類比較負面的名字,為的是要確保小朋友能順利長大。
 
這樣的命名方式跟台灣傳統觀念裡,難養的小孩就要取一個比較『菜市場』名像『罔腰』、『罔市』(台語)這樣的名字,不會給大人帶來太大的負擔,也就比較容易沒病沒痛的成長的概念非常相似,非常興奮可以發現在傳統上非洲跟台灣有相似點,接著聽另一個朋友Aliou說的另一個風俗,也跟小時候曾聽說的傳統有神似之處。
 
除了不孕症婦女會加入Kanyeleng Kafo,還有早夭嬰兒的母親也是這個組織的主要成員;Aliou說,如果生了第一個小孩在不滿一歲之前就夭折,再生第二個的時候又發生同樣的情況,這婦女就會求助於Kanyeleng Kafo組織,同樣的組織首領給予草藥跟祈福治療,接著就觀察返家後的婦女是否有了身孕,若是有喜,Kanyeleng Kafo組織裡會有人特別注意這個婦女臨盆的時間,為了不讓寶寶再夭折, Kanyeleng Kafo組織裡的人會在寶寶臨盆的時候馬上把小孩偷偷抱走,然後告訴那位婦女寶寶又夭折了,婦女當然傷心欲絕,但實際上她的寶寶被Kanyeleng Kafo組織裡的婦女們抱到別的地方撫養,她們會輪流為這個寶寶哺乳,讓他好好長大,到了滿十二歲的那天,再讓他親身母親相認。基本上大抵也是不相信這樣的母親有能力照顧寶寶,或者認為這類母親帶『衰』還怎麼的心態,才要把寶寶帶離母親身邊,由有經驗的婦女照顧才能存活,雖然剝奪了親子相處的關鍵期,還有一段痛苦的自責期,但換來一個健康的小朋友,最後仍然以喜劇收場,這是最令人欣慰的!
 
非洲也存在著『重男輕女』的觀念,嚴重的程度跟過去傳統的台灣不相上下,問了Aliou跟安德魯為什麼還是比較喜歡男生?
 
一個回答我:『因為女兒會嫁出去啊~』,另一個說:『男生可以幫忙家裡的家計,會幫忙賺錢的比較實在…』
 
另一個跟台灣相似的風俗也是關於生育問題,因為大部分的家庭還是喜歡男寶寶,若是生了太多女孩子,Aliou舉例,如果生了四個都是女生,結果第五個剛出生的寶寶又是女生,那對渴望男寶寶的夫妻就會幫這第五個女寶寶取個男生的名字…
 
聽他說完,『招弟』、『招男』這幾個名字馬上就浮現在腦海中,對『生男』這件事情的期待還真的跟台灣的傳統有異曲同工之妙呢!
 
Kanyeleng Kafo組織目前在塞南比較傳統的地區還存在著,緊鄰著的甘比亞也有許多這樣的組織,通常都散落在鄉村裡,不孕的婦女們自力救濟,一方面為了保住自己在家裡的地位,另一方面也為了延續後代而循古老的處方努力著,在小孩沒有出生前,她們都得低聲下氣的過日子,身上的壓力得看肚子爭不爭氣來解決,這就是非洲婦女無解的宿命。
 
Aliou說,他的妻子現在都沒有壓力啦!因為他已經擁有一雙可愛的兒女,一男一女剛剛好,他非常滿意;連到過德國唸書的Aliou都還有『重男輕女』跟『非生不可』的觀念,那更別提其他了!